合同范文工作计划范文工作总结范文合作方案范文日志日报范文工作报告范文年终总结范文申请书范文通知书范文请假单范文活动策划范文活动报道范文简历范文委托书范文授权书范文论文范文简报范文志愿书

旅游管理环境分析范文(精选7篇)

发布时间:2023-02-08 12:11:45阅读量:659

旅游管理环境分析范文 第一篇

论文题目

我国在线旅游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

目前,旅游行业已经被定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线旅游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由于在线旅游行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文章中对在线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在线旅游创新模式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

在线旅游创新模式开发研究

前言:

一、在线旅游的基本概念

二、在线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管理环境分析范文 第二篇

摘要:

为了研究重庆市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利用重庆市1997--2010年的统计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和Granger的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旅游产业和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经济增长与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收入之间不仅存在长期正向均衡关系,也具有短期动态调整关系。同时,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重庆经济增长与旅游总收入以及入境旅游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旅游产业经济增长单位根协整理论因果检验

一、引言

纵观世界各地旅游发展历史,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不同、国家发展战略取向不同,旅游产业具有不同的演进发展路径。从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基本上可以把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归结为两种:一种是经济增长促进旅游发展(EconomyPromotingTourism)模式,简称EPT模式,即通过经济增长来带动和促进国家(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模式;一种是旅游发展拉动经济增长(TourismPromotingEconomy)模式,简称TPE模式,即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来拉动和促进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模式。就中国的情况而言,目前理论界对EPT和TPE两种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尚存较多的争议,而重庆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突出的旅游产业日益成为重庆市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所以,有必要深入研究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而科学地认识旅游产业在重庆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与作用。

2010年,重庆市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亿人次,比上年增长;旅游总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GDP)的。与直辖之初的1997年相比,13年来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数量、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比重分别增长倍、倍和个百分点。其中,重庆市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与直辖之初的1997年相比,13年来全市入境游客数量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增长倍、倍。由此可见,研究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一个极富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二、文献综述

旅游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始终未能达成共识。鉴于韩国的实证研究明确表明,韩国的旅游业发展与以GDP为代表的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二者时间序列数据的Granger因果检验则表明,在短期内经济发展导致了旅游消费的增长。周路[3的研究表明,四川省经济增长与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收入之间不仅存在长期正向均衡关系,也具有短期动态调整关系,四川省国民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旅游收入总量增加个百分点,入境旅游收入增加个百分点。刘其君的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并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说明两者间存在的动态均衡关系。同时,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江苏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两者呈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关系。邓祖涛、陆玉麒对湖北省旅游收入及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发现,湖北省经济增长与旅游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湖北省经济增长对旅游业的正向作用明显强于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反向影响。

三、变量选择说明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一)变量选择及其说明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重庆旅游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97年直辖以前,重庆旅游业发展经历了“接待型起步”和“事业型管理”两个阶段。自1997年重庆设立为中央直辖市,重庆市旅游业发展逐渐步人产业化推进阶段。在直辖西部大开发战略、“两市一地”(指原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并入重庆、三峡工程全面建设和百万库区移民搬迁等重大事件背景下,新重庆的行政区划范围、城市地位和发展格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定位等均发生重大变化,给重庆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采用1997-2010年共14年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历年重庆市旅游局和重庆xxx联合发布的《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以此来突显相关政策下的重庆市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二)变量的选择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这里主要有三个变量:一是国内旅游总收入(TR),衡量国内旅游发展的水平;二是入境旅游收入(IR),衡量入境旅游发展的水平;三是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重庆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通过对变量进行计量分析并建立模型,说明TR和IR是如何影响GDP以及二者的影响差异。为了避免数据序列的剧烈变化,分别对三组数据进行对数处理,即:LNTR、LNIR、LNGDP,其相应的一阶差分序列记为DLNTR、DLNIR、DLNGDP。这样处理可以消除各个变量之间的异方差性,使变量的变化趋势线性化,不改变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因文章篇幅所限,1997-2010年重庆市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数据从略。

四、动态计量分析

为了直观地观察变量之间的变化趋势,笔者运用软件绘制变量间的时序图和一阶差分序列图,可以看出:GDP、TR和IR的三组变量对数值LNGDP、LNTR和LNIR的变化趋势,其变化特征非常相似,可以判断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趋势,即重庆市的GDP、TR、IR都表现出稳定快速的增长趋势。为了消除共同趋势的影响,对变量采取差分处理。一阶差分序列的变化特征表明,变量GDP和TR的一阶差分平稳性不高。因此,继续对变量进行二阶差分处理。二阶差分序列变化特征表明:变量的二阶差分具有平稳性,其可能是平稳序列,进而进行单位根检验。

(一)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由于本文所选的分析变量是宏观经济的变量,这种变量的时间序列通常情况下都是不平稳的,随着时间的位移而持续增长,也就是说有一种长期趋势的特征。

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的ADF值与1%、5%和10%临界值的大小比较,LNGDP、LNTR在10%的置信水平上都接受原假设,可以认为是不平稳序列;而LNIR在1%的置信水平上同样接受原假设,为不平稳序列。LNGDP、LNTR的ADF检验值大于各自的临界值,说明他们的一阶差分序列是不平稳序列,需要进行二阶差分;而LNIR的一阶差分序列是一个平稳序列。LNGDP、LNTR的二阶差分序列是平稳序列。因此,接下来可以对三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

(二)各变量间的协整分析

由单位根检验可知:LNIR为一阶单整变量,LNGDP、LNTR为二阶单整变量,他们之间应该存在一个平稳的线性组合,即GDP、TR、IR之间应该存在一个长期的稳定关系,可以进行变量之间的协整检验。本文运用EG检验法,EG检验是建立在两变量之间是同阶单整基础上的,如(1)式则用OLS法估计长期均衡方程(称为协回归方程):yl=+卢I+g2z+占。(1)将残差e.用作为均衡误差s的估计值,用ADF检验测定e的单整性。如果e.为平稳序列,则认为变量之间是(1,1)阶协整;如果e.为一阶单整,则认为变量为(2,1)阶协整。由于残差e.的均值为0,所以在对其进行ADF检验时,应该选择没有截距项的模型进行检验。现对e.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的表达形式为:LNGDP=}LNIRT()()()R=上述方程表明:重庆市的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和国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国民经济增加1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增加个百分点,入境收入就会增加个百分点。

由检验结果可知e.是平稳的,因此LNGDP、LNTR、LNIR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即重庆市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这样就可以建立LNGDP与LNTR和LNIR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ECM。

(三)EMC修正模型

D(LNIR)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现在去掉此序列,重新回归,ECM模型标准格式回归结果如下:LNGDP={D(LNTR)一}ET(一1)T()()R2=方程的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误差修正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反映了变量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

检验结果表明:长期均衡经济增长模型的短期波动对其影响不显著,当经济变化超过均衡水平时,短期波动将促使其向均衡水平趋近,调整幅度为.同时,经济量受滞后1期的旅游总收入的影响,即重庆旅游总收入的增长有导致重庆经济增长趋势,其比例为。模型中R=,也就是说各变量的变化仅能解释经济变化的,说明影响重庆经济变化的因素是多种的,其他因素在模型中没有反映出来,如进出口贸易等。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来检验自然对数化以后的数据,以此考察重庆市经济增长与旅游总收入以及入境旅游收入之间的因果关系。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在滞后长度为1和2的情况下,除了重庆市的旅游入境收入不是引起旅游总收入增长Granger原因之外,LNGDP和I_~TR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LNGDP和LNIR之间也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说明经济增长对旅游总收入起到了刺激与推动作用,重庆市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在滞后长度为3的情况下,GDP和Tit之间仍然互为因果关系;在滞后长度为3和4的情况下,接受LNIR不是引起LNGDP原因的零假设,也接受LNIR不是引起LNGDP原因的零假设。同时,LNTR和LNIR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五、结论

协整检验表明:重庆市的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和国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旅游总收人增加个百分点,入境收入增加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增加1个百分点。

修正误差模型检验表明:在短期内当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系统将以的调整速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即是说,重庆市的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和国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在滞后长度为1和2的情况下,重庆市的经济增长与旅游总收入和入境旅游收入之间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因而,重庆市可以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但是在滞后长度为3和4的情况下,入境旅游收入对重庆经济增长以及旅游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不大。

自1997年重庆市直辖以来,重庆市的旅游业发展有了明显提速,但与某些省份相比还存在差距,需要通过加大旅游业的宣传力度,创造更多吸引旅游者的条件来缩小差距。重庆旅游业的发展要以经济增长为基础,同时经济增长也能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就目前来看,重庆入境旅游收入占国民经济收入的份额以及重庆旅游总收入的份额相对较小,重庆的旅游业还局限于国内旅游。加强旅游景区相关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与旅游接待水平、吸引外国游客入境旅游,成为重庆市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旅游发展模式探讨--兼论四川旅游跨越式发展之路[EB/OL]。

[2][J]。TourismManagemetn,2005,(26)。

[3]周路。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4]刘其君。江苏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1)。

[5]邓祖涛,陆玉麒。湖北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8,(17)。

[6]刘迎辉,郝索。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9,(14)。

旅游管理环境分析范文 第三篇

进入21世纪以来,甘肃省的旅游业与旅游服务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总体来说发展与滞后并存。旅游服务贸易的总量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还相对较小,在结构上还存在巨大的缺陷,旅游结构不合理,并且知名度较低,旅游风情味不足。

1甘肃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甘肃省旅游资源简介甘肃省主要旅游景点主要包括:敦煌的莫高窟、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天水麦积山石窟、月牙泉、玉门关、白塔山公园、刘家峡、兰州关山森林公园、明长城遗址、嘉峪关城楼、皇娘娘台遗址、悬壁长城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甘肃省民俗文化概况

民俗民风。甘肃省包含12个主要民族,其中东乡、裕固、保安族是甘肃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甘肃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古城3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3个、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26个。

民俗文化。①庆阳剪纸:剪纸是陇东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内容丰富。②甘南服饰:甘南民族服饰以“三河一江”的不同流域来划分,各有其鲜明地域特点。

甘肃省旅游文化圈分布图。

2甘肃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①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现有景区还在初始开发阶段,项目单一、设施简陋。②旅游资源知名度低,缺乏相应的文化内涵和品位。③旅游组织规模小,经营分散,缺少灵活应变的创新能力。④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满足不了游客需求。

3甘肃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分析

评价一个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应考虑其影响因素和制约因素。测度与评价都市旅游发展潜力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旅游竞争力,制定竞争战略,提高其竞争优势。

旅游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模型构建按照影响潜力的因素类型,将都市旅游发展潜力分解为社会经济潜在支持力、旅游发展保障力和旅游产业自身发展能力3个1级指标,将3个1级指标分为政府支持能力、经济发展能力、开放程度、基础设施、环境条件、旅游供求能力以及旅游业发展水平7个2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将7个2级指标具体化可直接或间接获得数据的24个3级指标。

国家旅游局:《20xx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旅游管理环境分析范文 第四篇

本研究尝试调查发现内蒙古博物院对大学生的旅游吸引力状况。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梳理总结,分析认为内蒙古博物院对大学生游客的旅游吸引力主要体现在旅游吸引物拉力、旅游需求推力、旅游联通要素等三大方面。在此基础上,以呼和浩特地区高等院校中曾前往内蒙古博物院游览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围绕以上三方面进行在线问卷调查。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

1.博物馆旅游在国内外正在兴起

2.内蒙古博物院是内蒙古旅游业发展中的名片之一

3.大学生游客是内蒙古博物院的重要潜在市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2.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3.综合评价

(四)主要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技术路线

二、内蒙古博物院旅游发展现状

(一)内蒙古博物院总体情况

1.交通与区位状况

2.历史沿革

3.展厅设置

4.馆藏文物

5.文创产品开发

(二)内蒙古博物院旅游市场概况

1.旅游市场总体状况

2.大学生旅游市场状况

三、内蒙古博物院对大学生游客的旅游吸引力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博物馆对大学生游客的旅游吸引力影响要素体系

1.内蒙古博物院的旅游吸引物拉力要素

2.大学生游客对内蒙古博物院的旅游需求推力要素

3.内蒙古博物院与大学生游客的旅游联通要素

(二)调查问卷设计

1.问卷设计流程

2.具体问卷设计

(三)调查实施的基本情况

四、内蒙古博物院对大学生游客的旅游吸引力量表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1.人口统计学特征

2.旅游吸引物拉力量表描述性分析

3.旅游需求推力量表描述性分析

4.旅游联通要素量表描述性分析

(二)问卷量表信度分析

1.问卷整体信度

2.各因素量表信度

五、内蒙古博物院对大学生游客的旅游吸引力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二)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三)旅游吸引物拉力三级指标构建

1.旅游吸引物拉力量表效度分析

2.旅游吸引物拉力因子分析

3.旅游吸引物拉力模型构建

4.旅游吸引物拉力指标体系构建

(四)旅游需求推力三级指标构建

1.旅游需求推力量表效度分析

2.旅游需求推力量表因子分析

3.旅游需求推力模型构建

4.旅游需求推力指标体系构建

(五)旅游联通要素三级指标构建

1.旅游联通要素效度分析

2.旅游联通要素因子分析

3.旅游联通要素模型构建

4.旅游联通要素指标体系构建

(六)旅游吸引力三级指标体系构建

(七)旅游吸引力现状成因分析

1.旅游吸引物拉力现状的成因

2.旅游需求推力现状的成因

3.旅游联通现状的成因

六、内蒙古博物院对大学生游客的旅游吸引力提升建议

(一)凸显民族文化特色,助力内蒙古区域文化传播

(二)凸显综合教育功能,助力内蒙古研学旅游发展

(三)完善相关服务功能,优化旅游形象

(四)融入更多信息技术,提升旅游科技含量

(五)联合高校博物馆共同展览,提升自身影响力

七、研究总结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论文范文三:呼和浩特市大召一大盛魁历史文化街区休闲空间生产研究本文以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选取呼和浩特大召-大盛魁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地,重点探讨政府、企业和游客三个不同主体所承载的不同价值、权利和利益在该休闲空间形成过程中的影响。第一,通过解读政府出台、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和街区规划分析政府主导下的空间实践,并在数次实地调查和基本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企业的空间实践;第二,以商业休闲业态划分依据为标准解析案例地业态类型和12条最具代表性街区的业态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得出大召-大盛魁片区休闲空间表征。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旅游管理环境分析范文 第五篇

目前,涉外旅游发展的要求高素质的涉外旅游人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涉外旅游越来越显示出活力。

关键词:涉外旅游人才;文化素养;培养对策

本文从秦皇岛旅游立市及创建“国际旅游名城”背景出发,分析了涉外人才需求及文化素养构成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对策。

0引言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软实力”高度重视文化、价值观念等影响力,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用以衡量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城市的重要标准。涉外旅游发展急需一批既懂外语又有专业素养具备文化软实力的高素质涉外人才。本文以秦皇岛涉外旅游发展为例探讨高素质涉外人才的培养问题。

1秦皇岛面临的机遇和涉外旅游状况

2008年海南省举办的2008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秦皇岛与张家界、昆明等7座城市一起荣获“国际旅游名城”称号。2009年9月初,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秦皇岛市确立了旅游立市发展战略,即按照建设“中国北方最大滨海休闲度假基地,国内最佳、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全力构建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用5至10年时间,把秦皇岛建设成为休闲度假胜地、山海生态宝地、长城文化高地、健康长寿福地,整体打造“国际旅游名城”。2010年12月9日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工作会议上,秦皇岛被国家旅游局和发改委确定为全国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随着秦皇岛旅游立市战略的实施及国际旅游名城的建立,可以预测,入境旅游市场将会拥有及其广阔的发展空间,而高质量的涉外旅游人才势必炙手可热。

2秦皇岛涉外旅游人才文化素质构成分析

本文经过对市内20多家大型旅游企业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业内对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完成问卷调查,归纳出涉外旅游人员应具备的文化素质。

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牢固的专业相关知识作为涉外旅游,首先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水平,还要掌握常用的跨文化所需的翻译技巧。同时,牢固的旅游专业和相关知识是掌握业务的必须,无论是导游还是饭店服务,抑或商务、会展服务,都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当然,如果能涉猎人文、历史和地理等其他方面,一定会促进和实现双方的理解与共识。

端正的态度和促进中外交流的责任感涉外旅游人员的态度将一定程度上对游客构成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认识,这种印象会被带回他们的国度形成口耳相传的无形资产。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涉外旅游人员的对待中外交流过程中的态度和责任感,起到了促进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理解和友谊的发展的作用。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跨文化能力涉外旅游中我们传递的不仅是具体的实用信息,更重要的是传播其蕴含的文化。而其间的旅游服务人员更应该对中西文化差异敏感、宽容,具备处理文化障碍过程中的交际能力。

3秦皇岛涉外旅游人才文化素质培养对策

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合理设置课程,增加文化底蕴教学目前许多院校课程结构设计中过于偏重外语专业知识技能、旅游管理学、经济学的理论化知识,而轻视人文知识,或者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文化素质的“厚积广发”,这显然不利于涉外人才的培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适当地加入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内容,从而培养多元实用人才。

工学结合、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为培养适应秦皇岛涉外旅游所需的高技能的涉外旅游人才,各高校应加强与深化与旅游企业间的合作,建立一系列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在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上,应使专业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接轨,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满足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注重师资质量,提高高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学生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力量,“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高技能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学校应该选派专业教师到优秀旅游企业参加实践系统培训,也应该建立旅游企业的经理、业务骨干为校外专家的聘任制度,这对对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积极推进高校与旅行社、宾馆饭店等各大旅游企业的校企合作,和谐共建,为教师熟悉专业技能操作提供便利条件,共同提高师资环境和质量。

考核中加强文化素质比例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对涉外旅游人员的考核与培训中要加强文化素质的比例。为提高涉外旅游人员的素质,可以在培训教材及培训内容中加入文化素质元素,通过硬性指标来强化文化知识,使其转化为能力和素质,最终为涉外旅游服务。

不断扩展国际旅游人才合作项目秦皇岛应该抓住目前良好的发展机遇,积极开展与俄罗斯、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国际旅游方面的合作,鼓励互派学员交流学习、合作项目。依托“国际旅游名城”建立的契机走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开发道路,建立起国际旅游人才合作培养的机制,为秦皇岛未来国际旅游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对旅游文化的了解与需求越来越强,涉外旅游人员作为旅游文化的传播者,必须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文化中介者,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

参考文献:

[1]秦皇岛市旅游业年度报告.

[2]王济华.解析涉外导游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衡阳示范学院学报,2010,(4):140.

[3]刘艺青.浅论校企合作与涉外旅游人才的培养[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07-109.

[4]夏艳秦.高职旅游专业导游文化素质培养探微.中国商界.2009.(4):60.

[5]甘露.加强导游文化素质的培养.文教资料.2005(12):184-185.

[6]肖华芝.从跨文化视角刍议涉外导游的文化素质.西安文理学院学.2009.(8):33-35.

旅游管理环境分析范文 第六篇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旅游业逐渐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类型,在各个地区都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整体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本文主要针对安徽省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了解实际情况,根据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促进安徽省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乡村旅游;气象服务;需求调查;存在问题;建议对策

近几年来,安徽省逐渐加强对旅游扶贫的重视,并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还需要加强促进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时效性、准确性,突出信息化和特色化。

1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概述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分析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探索、起步、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其中探索阶段指的是政府没有对其进行统一规划和主导,主要是一部分农户自行建立“农家乐”,形式和内容都相对简单;起步阶段指的是有一部分的社会资金投入其中,政府部门也开始对本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快速发展阶段指的是政府部门已经对乡村旅游经济带进行统一规划,投入的社会资源更多,各旅游景点已经成为综合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集体观光于一体[1]。

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现状

服务内容

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本地常规的天气预报向服务对象提供;二是将日照、气压、湿度、降水、温度等专业的气象要素预报提供给重点服务对象;三是对前两方面的资料进行加工,制定出行指数、洗车指数、穿衣指数等指数预报;四是向服务对象提供应急气象预警信号,如冰雹、大风、暴雨等对流天气应急预警,人体舒适指数、48~72小时趋势预报等指数预报,节假日旅游天气预报、重大旅游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交通天气预报等内容[2]。

技术支撑

旅游管理环境分析范文 第七篇

摘要:

高职教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发展迅猛,成绩卓著,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其教学手段和方法面临着改革和创新,旅游管理专业高职教育需要以其自身特点为前提,探索教学方法的革新。

关键词:

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尤其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与全面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我们应弄清一个问题:要对高职教育进行准确定位,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准确把握高职教学特点的前提和基础。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主要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教育。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观念转变是否到位的问题,也有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既有教学条件投入相对不足问题,也有教学方法不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问题。笔者拟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分析

高职教育的教学与其它教育类型、层次的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同遵循的教育教学规律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认为高职教育的教学有以下八个特点: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导向性

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就是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它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这个素质结构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一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行业通用技能)二是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是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职业特定技能);四是在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核心能力)[1]。

(二)教学对象的较大差异性

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因而分析和研究教学对象很有必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偏低,起点不一,差别较大。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类型较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但绝大多数是来自普通高中。这三类学生入学起点不同,文化、专业素质不同,甚至生理、心理素质也有差别,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素质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教育难度较大,出现“管理难,教学难”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

(三)教学组织的灵活多样性

机动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长短和时间的组合方式灵活多样,即弹性学制。二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制、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要求,其教学模式与方法可不同,以适应复杂多样的教学情况。三是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总之,通过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四)教学考评的技术技能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二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重点;注重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考评;三是整个教学过程注意恰当渗透职业资格考试教育,努力使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四是教学考评与就业创业结合,注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岗位技能、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坚持正确的就业导向。

(五)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性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做到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性,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一是教、学、研、产是一个既有各自功能又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做到协调统一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二是既做到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又能发挥其各自的教育功能。

二、旅游管理专业特征

(一)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强调学生参与

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课程一般都是模块式,分三年进行。在设置上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及学习能力,主要由课堂参与、独立作业、小组作业、外出考察、毕业论文组成。第一年主要课程有旅游口语训练、旅游法规、中国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服务技能等专业基础必修课。并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带学生到安徽皖南进行为期一周的民俗自然风情考察。第二年主要课程有旅游市场营销、客源国概况、旅游心理学、实地导游、旅游产品策划等专业必修课,并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带学生在南京市内景点进行导游实习,第二学期到华东四市(无锡、苏州、上海、杭州)进行为期一周的导游见习。第三年学分第一学期课程有旅游会展、旅游投资学、应用英语等专业选修课程,第二学期主要是写毕业论文和进行旅行社和酒店的毕业实习。

(二)教学内容围绕导游职业资格证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全国导游职业资格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由旅游机构制定出旅游领域的能力标准,以此来衡量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能力。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些标准实际上就是学生学习的目标。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课程与职业的匹配程度比较高。在核心技能课程的开发中,注重课程内容自身的逻辑性与职业要求的结合。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是面向世界、面向不断变化的行业发展需要的,观念新、内容广,并且注重学生方法论、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行业指导性。

(三)教学手段灵活,强调团队合作,加强实践锻炼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扩大讲课信息量,增强趣味性与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如外出考察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视听教学、分组作业等,都属于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调团队工作,分组讨论、分组作业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形式。外地考察和实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工作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实习单位包括大众性的旅游公司、旅游景点、旅馆、旅游机构和旅行代理公司等。

(四)师资要求严格,强调教师的双师资格

实际工作经验新的时代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求专业教师每人都持有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必须有一定的旅行社或酒店的挂职锻炼经验。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特征对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在认真总结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根据不同课程及同一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样而又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