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范文工作计划范文工作总结范文合作方案范文日志日报范文工作报告范文年终总结范文申请书范文通知书范文请假单范文活动策划范文活动报道范文简历范文委托书范文授权书范文论文范文简报范文志愿书
腹部创伤新闻稿范文(精选6篇)
腹部创伤新闻稿范文 第一篇
患者,男,46岁,因“高处坠落致胸、腹部伤,剖腹探查术后9 d”入院。患者于9 d前不慎从高处坠落(约3 m高),当即感胸、腹部疼痛,不能站立行走。于当地医院行急诊手术: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胆囊修补术”。术后诊断为高处坠落致多发伤、失血性休克:①胸部钝性伤,包括双侧肺挫伤、双侧胸腔积液、右侧第8~12肋骨骨折及第6胸椎骨折;②腹部钝性伤,包括胆囊穿孔伴腹膜炎、腹膜后巨大血肿、骨盆骨折及腰椎横突骨折;③失血性休克。于1 d前再行骨盆支架外固定术和气管切开术。因病情危重转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查体:体温 ℃,脉搏103次/min,血压131/86 mm Hg;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闻及散在湿啰音;腹部膨隆,腹肌紧张,腹部可见约20 cm长的手术切口,腹壁切口中下部分全层裂开,肠管外露(
腹部创伤新闻稿范文 第二篇
(一)该病人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有几点是值得反思的:该病人因腹部压伤致“肝破裂、腹腔内出血”在外院行“肝破裂缝合修补、腹腔冲洗引流术”。因外伤后病情危急,施行就地抢救是明智的选择,符合创伤救治原则。但术后当天晚上发现腹腔引流管流出较多鲜红血液而行再次手术,术中发现肝修补创面仍有出血,再次行“肝创面缝合修补术”。说明首次手术处理尚有欠缺或不够理想。可能存在术式选择不当或肝脏清创缝合不够彻底和完善。第3次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胆总管有裂伤,胆囊淤血肿胀,横结肠裂伤,行“肝创面清创、胆囊切除、胆总管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横结肠修补术”。说明前2次手术探查不够仔细,遗漏了对合并胆管和横结肠损伤的诊断与处理,究其原因可能是当时病人出血较多、病情危急,手术者全神贯注于肝外伤的救治而遗忘了对全腹腔脏器的全面细致探查。因此,第一点值得反思的是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人行手术治疗时,千万不能只满足于发现或处理一处损伤而遗漏对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的处理,同时还要时刻树立全局观念,检查有无合并其他系统或其他部位损伤。首先抢救危及生命的损伤,然后再做全面细致的处理和治疗。其次值得反思的是该病人第1次术后不久又出现腹腔内出血,再次手术证实是肝破裂修补处仍有出血,转入我院后出现反复消化道大出血,最后经DSA证实为创伤性血胆症,提示对本例病人行肝破裂修补术止血不够彻底,术后肝内创面留有死腔,导致术后并发肝动脉胆管瘘,引起反复胆道大出血发作。
该病人转入我院后,前后反复发作消化道大出血共5次,每次经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输血、使用止血药物和抗生素等治疗后出血停止,但又反复发作。在分析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时曾考虑过是否合并有胃肠道损伤出血、应激性溃疡出血以及肝功能损害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但由于对继发于肝脏损伤后的这种罕见而严重的创伤性血胆症认识不足,未能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虽然该病人转入我院后曾先后3次做B超检查均提示有“肝内血肿”,但未进一步做内镜检查观察胃及十二指肠乳头部有无出血性病灶,也未及时做肝脏CT或MRI检查,直至病人出现失血性休克,最后才做DSA检查发现出血原因并及时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而治愈出血。如果能及早想到本症的可能并及时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该病人的治疗可能就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二)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原则:当病人出现失血性休克时,应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其中一条最好是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达上腔静脉,以便经此通道监测中心静脉压。一般先静脉滴注平衡盐溶液及血浆代用品,同时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备足可能需要的全血或红细胞。留置导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床旁备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脉率、血氧饱和度等,结合出血量、尿量及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可作为补液、输血速度和量较为可靠的指标。如果在短期内输入平衡盐液1500ml~2000ml后血压、脉率仍不稳定,说明失血量很大或有继续出血可能。此时除继续使用晶体溶液外,还应输入胶体溶液如血浆代用品、全血、血浆、5%白蛋白等。晶体溶液与胶体溶液量的比例一般以3~4:1为宜。大量输人平衡盐溶液使血液稀释,有利于改善微循环,但要注意维持红细胞压积不低于30%为宜。该病人消化道出血时主要使用晶体溶液扩容为主,因出血量较大,也曾反复输血及输人血白蛋白。但在血液制品紧缺的情况下,也可考虑使用高渗氯化钠溶液抗休克治疗,其作用明显、迅速。如果病人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也可使用万汶作抗休克治疗,万汶有稳定大循环、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特别是万汶还可防治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总之,高渗氯化钠与万汶应用于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早期治疗,有着快速、安全、方便的特点,较传统药物起效快。由于高渗氯化钠和万汶的运输及储存无特殊要求,应用过程中也无需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可在第一时间输入病人体内,可大幅度缩减生物制剂、血液制品及其它药物应用前的烦琐程序,在应用血液制品前首先应用高渗氯化钠和万汶可为抗休克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并为后续使用血液制品提供相对充足的时间,在血液制品日趋紧缺的今天,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应积极开展使用高渗盐水和万汶进行扩容治疗。
(三)创伤性血胆症的防治策略:该病人肝破裂3次术后出现反复消化道出血,临床曾表现为Sandblom所提出的胆绞痛、黄疸和上消化道出血三联症,最后做DSA检查确诊,并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而治愈。创伤性血胆症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对肝破裂病人手术治疗时务必要处理好肝脏创面,即要求把肝创面的血管和胆管严密结扎,修补缝合肝组织时要求缝线贯穿创面底部,消灭死腔。本症的非手术治疗措施包括:①抗休克,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止血剂。②使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③经T管注入止血药物止血:肾上腺素4mg+生理盐水100ml经T管滴入。④肝固有动脉栓塞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最新而有效的止血措施。本症的手术适应证包括:①反复发作大出血,特别是出血周期越来越短、出血量急剧增加且又不具备DSA检查技术设备或同时伴有肝内血肿感染需手术者。②非手术治疗无效,伴有不能控制的胆道感染和休克者。③伴有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如肝胆系统肿瘤、血管性疾病或肝脓肿者。手术方式包括:①肝固有动脉或病侧肝动脉结扎术:适于肝内胆管出血、肝动脉有震颤或多处出血病灶难定位者,但对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应属禁忌。②肝部分切除术:适用于病变局限于一叶一段或一侧者,或肝动脉结扎后仍有出血者。③肝内病灶清除、彻底止血、胆总管引流术:适用于肝内血肿感染或胆道感染严重者,以利术后经T管灌注止血剂或便于观察血胆症是否已经彻底治愈。该病人最后经DSA确诊并经肝动脉栓塞治愈,经验可取。
腹部创伤新闻稿范文 第三篇
入院后予外科Ⅰ级护理、禁食、胃肠减压、吸氧3L/分。立即静脉输注林格氏液1000ml、10%葡萄糖液及5%葡萄糖生理盐水各500ml,30%脂肪乳剂250ml。使用维生素K130mg静脉滴注、洛赛克40mg静脉注射、立止血2kU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0ml+思他宁3mg持续静脉微泵注入,q12h。立即备血400ml×3、输血400ml、输注20%人血白蛋白50ml。使用护肝药易善复10ml+50%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使用甲硝唑200ml、氟罗沙星100mg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病人出现失血性休克后,立即进行输液、输血抗休克治疗及使用各种止血药物止血,因病人为肝破裂3次术后并发反复消化道大出血,考虑出血原因以创伤性血胆症的可能性最大,故在发生失血性休克的当天下午急诊行DSA检查,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做肝动脉造影,显示左肝内叶有一动脉活动性出血,并形成肝动脉胆管瘘,遂立即将出血动脉用细弹簧钢圈栓塞,再次行肝动脉造影未发现血管出血灶。栓塞术后病人未再出现消化道出血,痊愈出院。该病人反复消化道大出血的最后诊断是创伤性血胆症。
腹部创伤新闻稿范文 第四篇
(一)该病人相关的主要问题为创伤性血胆症和失血性休克诊治问题。
1.创伤性血胆症是继发于肝脏损伤后的一种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国内文献对本症的命名比较混乱:如创伤性血胆症、创伤性胆血症、肝外伤术后血胆症、肝外伤后胆道大出血、创伤性胆道出血等。Sandblom早在1948年将这种继发于创伤的胆道出血命名为创伤性血胆症。Sandblom等认为,肝脏创伤后形成血管和胆管之间的通道,导致血液流入胆管,从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即为血胆症(hemobilia);相反,如胆汁流入血管,则为胆血症(bilhemia)。血胆症除继发于创伤外,还可继发于胆石病、胆道感染、肝动脉瘤或其他肿瘤等。血胆症多数为肝内出血,少数为胆囊出血或肝外胆道出血。因此,我们建议将这种发生于肝脏创伤后的胆道出血统一命名为创伤性血胆症。
2.创伤性血胆症的发病机理:肝内胆管与肝动脉及门静脉相伴行,当肝脏发生锐器伤时,若致伤锐器同时贯通肝内胆管和血管,即可直接造成肝内血管胆管瘘。当肝脏发生钝器伤时,可造成各种类型的肝破裂,若采用单纯缝合修补或填塞压迫止血,对损伤的胆管、血管未予结扎,则肝内创面可继续出血形成血肿,压力增大可破入肝内胆管形成血胆症。深在的血肿或坏死组织可继发感染,侵蚀血管和胆管,形成一个含血液、胆汁、坏死肝组织的血胆腔,最终形成血管-血胆腔-胆管瘘。Sandblom等证明,胆汁作用于受损的胆管和肝脏创面可造成组织愈合延迟或不愈合。胆汁可溶解纤维蛋白使血凝块难以形成或难以巩固和机化。因此,创伤性血胆症常呈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特点。Madding认为本症的发病机制有3种可能性:①受伤处感染,累及肝动脉支而引起出血;②中央型破裂或仅将肝裂伤处缝合而留有腔隙时,腔内积聚血液及胆汁后压力增高而破入胆管引流入肠道;③在缝合肝损伤时导致血管和胆管之间沟通而导致胆道出血。
3.创伤性血胆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本症的典型临床表现是Sandblom所提出的胆绞痛、黄疸和上消化道出血三联症。本症的临床特点是常常有上消化道出血与受伤时间的脱离现象,一般由锐器贯通肝内血管和胆管直接造成血管胆管瘘者,胆道出血出现较早,而肝外伤术后由潜在腔隙血肿感染引起者,其胆道出血出现较迟。本症上消化道出血多可自行缓解但常常反复发作。病人常有腹痛、便血、呕血或胆道引流管出血。此外,尚可有黄疸、休克、发热等表现,典型病人血便中可伴有树枝样血凝块,这是本症的特征性表现。因此,临床上凡有腹部创伤史,继而出现胆绞痛、黄疸和上消化道出血者,均应考虑本症可能,须进一步做血常规、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及B超、CT、MRCP或肝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多可发现肝内血肿,肝动脉造影除可发现出血病灶外,尚可进一步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该病人最后就是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而治愈。当然也可行T管造影、胆道镜检查或十二指肠镜检查以协助诊断。
4.创伤性血胆症的预防:本症往往是因肝外伤后采用不适当的缝合或填塞处理而引起,因此,对肝外伤创面进行彻底清创、严密止血、消灭残腔是预防本症的关键。文献报道,若肝脏膈面裂伤深度超过3㎝,脏面裂伤距肝门4㎝以内、深度超过2㎝者,不宜盲目行单纯缝合或填塞止血术,必须细心探查,彻底清除失活的肝组织,仔细地逐一结扎损伤的血管和胆管。不要片面强调肝脏的缝合,重要的是保持伤处引流通畅。故对创面出血点和破裂胆管结扎可靠者,宁可开放创面,以利引流。切不可在尚未了解创口深浅,又不能肯定创口内有无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下盲目缝合创口,更不应单纯追求对合缝合肝创缘以恢复肝脏外形。仅仅缝合肝脏表面,反而造成肝内残腔,导致血肿形成或胆汁积聚,继发感染而引起本症。通常采用的纱布或明胶海绵填塞止血方法,也有引起肝组织坏死,继发感染,导致本症可能。个别病人是因为医师做PTCD操作不当、反复多次穿刺引起血管胆管瘘所致,故应强调细心操作,最好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避免误伤血管。
(二)该病人临床抢救中还涉及腹部创伤的处理程序问题。
腹部创伤病人的急救应注意检查有无立即威胁生命的情况,首先要注意有无呼吸道阻塞,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异物,维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开放性气胸、活动性大出血等威胁生命的情况,应迅速予以处理。同时应积极预防休克,保持病人安静,诊断未明确前,禁用xxx等止痛剂,并立即输液。一旦发生休克后,必须快速输血、输液,尽快恢复有效血容量,最好选用上肢静脉输液,因为腹部创伤可能伴有下腔静脉系统的血管损伤,用下肢静脉输血有增加内出血的可能。病人应禁食、置胃肠减压管,有尿潴留者应留置导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变化。
对腹部创伤病人最重要的是判断有无内脏伤、是空腔脏器伤还是实质性脏器伤、是否需紧急剖腹手术。对休克病人必须先输液、输血或血浆代用品,迅速将血压提升到90mmHg以上再行手术,但如经过抢救,血压仍不能提升至90mmHg,提示有持续性内出血,而且出血速度很快,这时应在加强抗休克的同时立即行剖腹探查手术止血。剖腹探查的适应证是:①有明显腹腔内脏损伤征象者;②经积极抗休克治疗后,血压仍不上升,或血压上升后又下降,且无腹部以外出血征象者;③外院虽已行剖腹探查手术,但病人又出现上述征象者。
剖腹探查手术要求动作迅速、准确、轻柔、既有重点,又要按一定顺序进行,以免遗漏。特别要注意探查胃后壁、贲门附近、胰腺、十二指肠、升、降结肠后壁及外侧壁、结肠肝、脾曲部位、肠系膜连接处的肠壁等。切开腹膜时,如有大量血液自腹腔溢出,提示有实质性脏器或大血管破裂;有气体或消化道内容物溢出,提示胃肠道破裂;有胆汁样液体时,提示有胆道或十二指肠破裂;有粪样液体或粪臭时,提示有回肠下端或结直肠损伤;有尿液或闻到尿味时,提示有输尿管或膀胱损伤。应按“先止血,后修补”的原则,迅速吸出腹腔内大量血液,再逐一检查实质脏器,探查顺序为:脾、肝、肠系膜,盆腔脏器,再切开胃结肠韧带探查胰腺;如发现出血来自腹膜后,应切开后腹膜清除血肿,并探查肾脏及腹膜后大血管。止血时,可先用手指压迫出血点,迅速吸净腹腔积血,看清出血部位,然后再认真细致地止血。切忌用止血钳盲目在血泊中钳夹止血,以免造成误伤重要器官。然后再顺序检查空腔脏器,从上腹部开始检查胃的前后壁,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最后检查结肠或直肠,如发现胃肠壁破裂时,一般先处理结肠和末端回肠的裂口,然后再处理胃和空肠。特别要强调的是剖腹探查务必要全面彻底,切忌仅满足于发现和处理一处脏器损伤而遗漏对多发脏器损伤或多处脏器损伤的及时处理。
1.施红旗,周蒙滔,张启瑜,等.创伤性血胆症.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7):466-468.
2.朱志鹏,周清河,肖旺频.高渗氯化钠复合右旋糖酐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观察.浙江临床医学,2007,9(5):597-598.
3.王晓蓉,潘景业,朱椰凡,等.不同复苏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中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4):422-426.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病人胶体治疗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1):907-908.
腹部创伤新闻稿范文 第五篇
该病人首要的抢救策略是抗休克、纠正低血容量。
(一)一般处理:病人平卧、给氧、开通双静脉输液通路、快速输液、输血扩容、止血,维持血压稳定。
(1)液体的选择:一般首先选用等渗盐水和平衡盐溶液等临床常用晶体液。但需注意的是等渗盐水含Na+和Cl-各为154mmol/L,而血清中Na+和Cl-的含量则分别为142mmol/L 和103mmol/L,因此,等渗盐水的C1-含量比血清C1-含量约高40mmol/L。正常人肾脏有保留HCO3-、排出Cl-的功能,Cl-大量输入体内后,并不会引起高氯性酸中毒。但在休克状态下,肾脏血流量减少,会影响正常的排氯功能,从静脉内输给大量等渗盐水,有导致血氯过高,引起高氯性酸中毒的危险。平衡盐溶液的电解质含量和血浆的相仿,更加符合生理,可以避免输入过多的Cl-,并对酸中毒的纠正有一定帮助,故对休克病人大量输液时选用平衡盐溶液比选用等渗盐水更为合理。
(2)高渗氯化钠的应用:对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治疗,传统的方法主要是以输血、输液治疗为主,但在血源紧张或不能及时输血时,快速输液是唯一的救命措施,输入的液体多用平衡盐溶液及人工胶体等,这种传统方法的补液量大,起效慢,维持时间短,且极易引起组织水肿,加重心脏负荷或出现其他并发症。自1980年Velasco等首次报道用氯化钠成功地治疗严重失血性休克的动物实验后,认为高渗氯化钠溶液对休克有良好的复苏作用。Behnman等认为,高渗液输入后其高渗状态可以吸收细胞内和肠道内的水分到血管内,使血压升高,细胞脱水和血液粘滞度下降。但高浓度的Na+进入机体后很快会渗漏到组织间隙,使其渗透压梯度不断下降,水分也随着Na+移出血管外,以达到新的渗透压平衡,因此高渗氯化钠输入后改善循环的维持时间较短,只能作为临时的一种应急措施。而浓度过高,用量过大可以引起高氯性酸中毒、低钾血症、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因此,高渗氯化钠溶液可以作为早期急性失血性休克复苏的一种权宜之计。一般将10%氯化钠220ml+低分子右旋糖酐80ml,配制成溶液,在10分钟至20分钟内静脉输入。
(3)万汶的应用:在休克情况下,病人往往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此时输入的大量盐水,甚至白蛋白等胶体可大量渗漏至组织间隙,引起组织严重水肿。临床试验证明,万汶可稳定大循环、改善微循环灌注,毛细血管渗漏病人使用万汶后,可有效改善组织灌注,减轻组织水肿,万汶作为胶体,可提高胶体渗透压,改善有效循环血容量。一般可用500ml~1000ml,静脉滴注。由于临床遇到的大部分失血性休克病人需要迅速扩充有效循环血容量,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坐等进行相关检验及血液配型或等待血液制剂的应用。因此,应大力提倡早期应用高渗氯化钠和万汶快速扩容,这样就可为后续的其他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4)输血:在快速扩容的同时紧急备血、输血或输血浆。
(5)止血剂的应用:一般可选用安络血10mg,4次/日,肌注或40mg~50mg,1次/日,静脉滴注;止血敏,3次/日,肌注;,1次/日,静脉滴注;维生素K130mg,1次/日,静脉滴注;立止血2kU肌注、2kU静脉滴注;洛赛克40mg静脉注射,1次/日;生理盐水50ml+思他宁3mg持续静脉微泵注入,q12h。
(6)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外科失血性休克病人在血容量补足之前一般不主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仅在紧急情况下临时短期使用,待血压回升后及时停药。
(二)监测生命体征: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等。
(三)完善病历资料:书写病程记录,及时记录抢救经过情况,开病危通知书,随时向病人家属通报病情变化情况。
(四)完善检查:认真思考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待病人病情趋于稳定后,进一步做腹部CT或MRI检查,或做内镜检查,如仍诊断不明确,可行急诊DSA检查。
(五)术前准备: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随时准备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或内镜治疗。
腹部创伤新闻稿范文 第六篇
该病人突出的表现是腹部创伤、肝破裂行3次手术后出现反复发作性呕血、黑便5次,消化道出血量大,发作频繁,最后发生失血性休克。总结其病史特点为:①年轻女性,因腹部被机器压伤而在外院先后做了3次手术。②第3次手术后13天开始出现横结肠瘘口处流血液,T管及T管旁流血液,呕血及黑便。③出血量大时伴有腹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数及血压下降。④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下降,血清总胆红素及一分钟胆红素升高。⑤每次消化道出血经输液、输血、止血等非手术治疗后均可得到有效控制,但不久又再次发作。分析其反复发生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并胃肠道损伤:该病人因“腹部创伤、肝破裂”在基层医院先后做了3次急诊手术,第3次手术中才发现胆总管裂伤、胆囊淤血肿胀、横结肠裂伤,最后因腹壁创口流出黄色液体,诊断为“横结肠瘘”而转入我院。转入我院后反复5次发生消化道大出血,首次出血表现为横结肠瘘口处流出大量暗红色血液和T管流出鲜红血液。对腹部创伤后并发消化道出血首先应考虑有无合并胃肠道损伤而引起的出血。但该病人第一次消化道出血发生在腹部创伤后第24天,如果是合并胃肠道损伤,则消化道出血应该发生在腹部创伤后的早期,而且该病人在当地医院先后做了3次手术,术中发现除肝破裂外,还合并有胆总管裂伤、胆囊淤血肿胀和横结肠裂伤,但未发现其他胃肠道损伤。当然该病人也要考虑横结肠瘘口处出血的可能,但横结肠瘘口处出血一般不会引起T管流血。因此,该病人合并胃肠道损伤出血和横结肠瘘口处出血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二)应激性溃疡出血: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全身性感染、大面积烧伤、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应激反应情况下发生的急性消化道糜烂、溃疡等病变,最后可导致消化道出血或穿孔,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应激性溃疡一般在应激后数日发病,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发病较突然,常无前驱征兆且出血不易止住,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出血停止后常易复发。可有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但往往比较轻微。该病人有腹部创伤、肝破裂3次手术史,发生反复消化道出血,应与应激性溃疡出血相鉴别。然而该病人的消化道出血发生在第1次手术后的第24天、第3次手术后的第13天,一般来说此时病人的创伤应激反应似乎是应该减轻了,而不是加重了。应激性溃疡的好发部位以胃和十二指肠较为多见,但该病人首次发生消化道出血时胃肠减压管却无鲜血流出,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可能性也不大。进一步诊断或排除的方法是做急诊胃镜检查和胃十二指肠粘膜活检。
(三)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大出血的50%~60%,其中3/4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生大出血的溃疡多为慢性溃疡,一般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或胃小弯,由于溃疡基底的动脉被侵蚀破裂,出血多不易自止。病人多有典型的溃疡病史,如上腹部隐痛不适、泛酸、嗳气等,进食和服用制酸药后上腹部疼痛可缓解。以呕血为主,也可以黑便为主。胃镜检查可确诊。经积极的非手术疗法多能止血,但可再发出血。该病人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术中也未发现胃十二指肠有慢性溃疡性病灶,且首次出血时胃肠减压管无血液流出,故一般不考虑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四)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约占上消化道大出血的25%。多有肝炎、肝病、血吸虫病史或长期大量嗜酒史,继而发生肝硬变,食管胃底的粘膜因曲张静脉而变薄,易被粗糙食物所损伤,也易被返流的胃液所腐蚀,加上门静脉系统内的压力增高,导致曲张静脉破裂,发生大出血,常为突然发作性呕血,出血量大,一次出血量常达500ml~1000ml,常可引起休克。临床主要表现是呕血,单纯黑便较少见,常在短期内反复呕血。体检时如发现有蜘蛛痣、朱砂掌、腹壁皮下静脉曲张、肝脾肿大、腹水、巩膜黄染等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但在无腹水、肝脾肿大也不明显的病人,尤其是在大出血后,门静脉系统内血量减少,脾可暂时缩小、不易扪及。实验室检查可做血常规、肝功能试验、血氨测定和溴磺酞钠试验等,这些检查有助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与门静脉高压症引起大出血的鉴别。前者肝功能正常,血氨不高,溴磺酞钠试验无潴留;而后者则肝功能明显异常,血氨升高,溴磺酞钠明显潴留。
(五)肝功能损害所致的凝血异常:肝在凝血因子的合成及代谢中起重要作用,除组织因子和因子Ⅳ(Ca2+)外其它凝血因子均在肝内合成。肝脏可合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Ⅴ、Ⅶ、Ⅸ、Ⅹ及部分因子Ⅷ等,在严重肝功能损害时大多数凝血因子合成下降。同时肝脏还可以合成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简称纤溶酶原)及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简称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产生抗凝血因子(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肝还可清除纤溶酶、活化的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当肝功能受损时这些凝血物质尤其是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合成减少,抗凝血酶Ⅲ及纤溶酶原合成减少,肝功能衰竭时可发生DIC和原发性纤溶亢进。当并发门脉高压症、充血性脾大时,血小板显著减少也可导致凝血异常。临床表现除肝功能损害的原有症状外,常有粘膜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瘀点、月经过多、严重者可有呕血及黑便。实验室检查PT、APTT、TT均可延长,血小板计数减少。如出现进行性血小板减少,PT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和3P试验阳性,则提示并发DIC。该病人有肝破裂多次手术史,入院后有肝功能异常和胆红素升高,故需与肝功能损害引起的出血相鉴别。
(六)创伤性血胆症(Traumatic hemobilia):血胆症(hemobilia)是指因肝胆疾病、创伤、手术或全身性因素所致的胆道出血,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血胆症可来自肝内和/或肝外胆管,我国以肝内胆管出血较常见。通常分为外科性、感染性、医源性和其它原因的胆道出血。这些原因均可导致胆管与伴行血管间的异常通道,随着胆管与伴行血管间两侧压力的变化,可导致出血-出血停止-血块自溶、脱落-再出血,一般1周左右发作一次,呈周期性。此外,也可因手术止血不彻底、肿瘤破溃、出血倾向等而发生胆道出血。其中以肝内胆管感染最为常见,而胆道蛔虫、结石是其主要诱因。重症急性胆管炎时,汇管区的胆小管破溃形成多发性肝脓肿,并可向门静脉穿破,形成胆管门静脉瘘而发生胆道出血;重症急性胆管炎病人胆管可形成急性溃疡,溃疡穿透胆管壁后,可腐蚀伴行的肝动脉或门静脉而发生出血。此外,胆管和胆囊粘膜糜烂也可引起出血,但出血量一般较少。创伤性血胆症是继发于肝脏损伤后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典型临床表现是Sandblom三联症:胆绞痛、黄疸和上消化道出血。该病人有肝脏创伤多次手术治疗病史,术后出现反复发作性上消化道出血,应高度怀疑本症可能。应进一步做必要的辅助检查,如有以下情况有助于本症的诊断:①血常规: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升高。②大便潜血阳性。③B超:肝内有血肿液性暗区。④内窥镜检查有时可见胆道出血。⑤CT检查可见肝内占位性病变。⑥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可直接发现出血部位。
- 上一篇:学生偷东西反馈意见范文(精选11篇)
- 下一篇:政府网络建设案例范文(精选5篇)